对话 | Aqara合伙人彭江波:科技为人服务,是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


10月15日,全球IoT行业独角兽Aqara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举办了“智慧驭光  演绎空间万象”为主题的空间智能设计沙龙。此次沙龙由Aqara与中央美术学院、国社科重大项目“信息时代智能化设计创新方法论研究”课题组深度合作,共同聚焦智能技术与光的深度交融,演绎空间万象,引领未来智能空间的发展新方向。

活动期间,Aqara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彭江波女士接受了大照明、钛媒体、环球网等多家媒体采访,期间谈及了Aqara与央美联合推出的《万物互联——未来生活方式探究》课题、Aqara未来产品的研发方向等。本期,关注!

Aqara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  彭江波女士


01
 Aqara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决定与央美联合推出《万物互联——未来生活方式探究》这个课题?该课题对于整个智能家居、智能照明行业未来的发展和推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彭江波:空间智能照明,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对于此,社会关联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大众的理解和我们想要到达的高度是有一定距离的。对于业界来说,可能有最基础的理论,但他们对行业的结合和课题的成果的认知是非常少的。这些促使我们想要去推动行业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让用户真正能够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做好自己部分以外,我们还去寻求专家力量。我们在应用层,他们在理论层、专业层,双方就课题进行研究和理论的结合,以达成课题成果,不仅能让大学生提前了解新科技行业的应用,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进化。如果没有这些构成,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石是弱的,是不完整的。通过产学研结合,理论和实践应用不断地螺旋上升,促成行业未来的发展。

▲大照明全平台执行总裁唐斌(左)对话Aqara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彭江波女士(右)


02

 此次活动进行了空间智能光的美学展示,那么在照明方面,美学升级将如何赋能Aqara体验店,让用户进入门店就可以接触到、感受到空间的美学呢?


彭江波:我们在门店的空间设计上也在寻求“千人千面”,尤其是旗舰店。我们的设计不是一个标准模板。我们在不同城市,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门店的空间设计会有不同的变化。

智能照明系统如何让更多用户更好地接触到、体验到?这需要一定的教育成本,也需要一个好的工具。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们致力于让我们的场景更智能、落地更简便。此外,Aqara正在不断地培养工程师,也算是为行业做出一定贡献吧。


03
 现在都在讲AI,但对于用户来说,可能稍微有些敏感,包括个人隐私。因为他不知道AI到底会获取哪些数据?您怎么看待“保护用户隐私”这个话题?
彭江波:在我们看来,获取任何用户数据时应该让他先授权,让用户先授权,这是底线。比如,我们会有养老的设计,如果跌倒了,需要拍个照片,发送给你的监管人,你愿不愿意。当你选择愿意的时候,我们才去操作;不愿意的时候,我们就不去操作。
那相关的更基础的,肯定是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则,我们要从设计的角度去打消这种顾虑。比如我们的毫米波雷达。为什么我们用毫米波雷达而不用摄像头,是因为摄像技术不够吗?不是的!大家都知道摄像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在智能驾驶当中用摄像技术还是雷达技术也是有很多的争论。我们更多用毫米波雷达去体现空间的状态,就是为了让人从技术底层的角度觉得舒适,愿意使用。
科技为人服务,是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我们也会充分地结合情境、场景去看,比如养老肯定是需要上传数据的,但是非特殊群体就不需要,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品牌方需要去考虑的东西。

04
 Aqara此次发布了很多创新的产品。那么未来,Aqara的重点产品的研发方向在哪里?
彭江波:空间智能技术,还有很长的成熟周期。如果说更具象地去看,接下来会去做哪些东西,首先在智能照明这个领域,我们会去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境下,去做更多我们的设备侧的产品。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一个庞大的设备基座的时候,有很多刚需产品要做,就是必须要的。当时还没有达到我们所谓的“无感智能”,基础的控制端都还没做全,我们需要做很多传感器、控制器。

我们现在做全了,就会更进阶地去做设备侧的新品,然后研发结合AI 的技术,做创新产品。然后就是跨平台,我们如何能够解决行业的痛点,这就是跨平台,没有这些是没有办法去迎接未来的那些挑战的。

我们每年发布的新品是大家看到的,但更多东西是大家看不见的。比如今天的aqara studio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今天才得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案例来做首次的发布,这背后投入的资源是相当巨大的。但我相信,与这样的机构强强联合,我们新品推出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05
 产学研,是什么样的契机让Aqara和央美有这样的合作机会?这次合作于行业发展层面能推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彭江波:Aqara和央美的合作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做了很多的产品、课题……这些深度的合作能让我们在央美设计学院的改造项目当中减少沟通成本。
学院刚好有这样一个需求,我们的技术也十分成熟,为此,双方很快进行了这样一个立项,这个事情是非常自然而来的。最重要的还是源自我们拥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加上双方在空间智能探索的课题背后彼此之间相互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