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本质上是短期阵痛倒逼长期转型!”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照明产品出口总额约561亿美元,同比下降0.3%。近日,随着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等消息传出,2025年照明外贸市场愈发扑朔迷离。
长风破浪会有时!2025年照明外贸市场将有何变化?怎样的照企出海更有机会……“2025谈出海”,本期,一起听听纳瑞斯照明总经理吴长江怎么说!
在你看来,2024年照明外贸市场表现如何?这对照明企业有何启示?
吴长江:2024年,我国照明出口总额约561亿美元(同比微降0.3%),对比2023年降幅(7%)显著收窄,这说明照明外贸市场逐步企稳,但尚未完全复苏。具体到产品来看,传统通用照明产品(如基础光源、低附加值灯具)受全球供应链重构、成本竞争拖累,出口持续承压;高附加值产品(智能照明、健康照明、新能源照明)逆势增长,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订单增量。
从行业体感看,两极分化加剧,市场进入“存量优化”阶段,进一步昭示着照明企业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2025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我国照明企业又该怎么应对?
吴长江:于我国照明企业而言,美国加征关税,本质上是短期阵痛倒逼长期转型。2024年,美国市场占我国照明出口约25%。加征10%关税将直接挤压企业利润,但预计影响可控。如在关税敏感性差异方面,低毛利产品(如传统灯泡)受冲击最大,而高附加值产品(如智能系统、定制化方案)可通过技术溢价缓冲;在供应链替代性方面,本质上,美国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照明产业链的依赖(如LED封装、驱动电源等核心部件)。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我国照明企业有以下三个策略可参考:一是加大本地化布局,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设厂,规避关税并贴近终端市场;二是进行关税成本分摊,与客户协商共担,同时优化供应链(如采用东南亚转口贸易);三是扩大市场多元化,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依赖,转向欧洲、中东等高潜力地区。
面对经济波动加剧、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国际市场,2025年的照明外贸市场将怎么走?其中,哪些区域市场、细分领域更有机会?
吴长江:对于2025年照明外贸市场趋势的预测,我觉得新兴市场与细分赛道会成为关键增量。那么,哪些海外区域机会多?如东南亚、中东、拉美,其城镇化加速、基建需求爆发,对高性价比照明产品需求旺盛;如欧洲,其节能改造不断加速,智能照明、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需求激增;如北美,其高端定制化照明领域(如商业空间、户外景观)仍具潜力,但我国照企需规避通用产品竞争。哪些细分领域蕴藏机会?如智能照明,其与物联网、智慧城市结合的解决方案需求将增多(如Tuya、Zigbee、Casambi);如健康照明,人因照明、节律照明在教育、医疗场景的应用将扩大;如新能源照明,离网太阳能灯具、光储系统在缺电地区则会是刚需市场。
近年来,我国品牌出海逐渐多样化,其中涵盖了出海建厂以及成立海外分公司等。与之相伴的是,我国照明产业产能外溢和转移的现象愈加明显。对此,您如何看待?
吴长江:在我看来,产能外溢与转移是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应对贸易壁垒、贴近市场的战略选择,但同时需警惕空心化风险。另外,在这期间,照明企业需要在国内保留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生产等高价值环节;在海外则需要聚焦终端制造,利用当地劳动力与关税优势,同时规避地缘风险;整体上可通过“中国总部+海外分厂”模式,实现全球资源高效配置。
在您看来,2025年的照明外贸市场将呈现怎样的格局?贵企针对外贸市场又有何规划布局?
吴长江:在我看来,2025年照明外贸将呈现“低端出清、高端突围”的格局。唯有以技术为矛、品牌为盾、全球化为跳板的企业,方能在震荡中抓住结构性机遇。针对外贸市场,我司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在产品端,聚焦智能家居照明系统、光健康解决方案,推出符合欧美标准的新品;二是在市场端,加码中东新能源照明市场,设立迪拜区域中心;三是在供应链端,在越南扩建产能,同时深化与欧洲本土品牌ODM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