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还在后面!唐国庆:6招应对“川税”!

近期,中美关税进展,引发多方关注。作为我国照明产品出口第一大的单一目的地,美国市场及其对华关税亦在照明行业备受关注。“交战”刚刚开始,“鏖战”还在后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照明企业该如何做到“既要近忧,又要远虑”呢?近日,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木林森股份执行总经理唐国庆接受媒体采访,并对此进行展开阐述。
唐国庆
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
木林森股份执行总经理


题起“川税”,因名“川普”而来,他对关税的政策忽上忽下,飘忽不定,其落差之大,堪称“历史奇观”。他哪来的底气?以一国对世界,也许这就是软硬实力。题谓“鏖战”,有的企业去非州开拓“一战成名”,经销商多达100多家,最简单的灯却卖得最好。我想说,“交战”才刚刚开始,激烈的“鏖战”还在后面。我们的企业要活着,就要有一个中长期的计划,既要近忧,又要远虑。


日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我从照明行业的角度谈了些观点,在此记录并稍作展开,供大家参考。

1招,“和为贵”

“5·12联合声明”,给当前关税之战降了温,至少给出口老美的企业带来喘气的机会。但能喘多少时间?谁也不知道。那企业咋办?得有战略思考和战术安排。

2招,“双循环”

时至今日似乎明白,外循环与内循环,要以内循环为主,说明高层早有预判。一样开工厂,做产品,为何不国际国内市场一起做呢?!当然,这就像打乒乓球,拿国内冠军比世界冠军更难。再难,你也得参与呀!首先要解决“要不要”的问题,其次再谈“如何要”的问题。你不能加剧内卷式的价格战,而应该是升级版的出口转内销。

3招,“迂回战”

既然老美是第一消费大国,你一时又避不开,那你得学“既要正面攻,又要侧面攻”。目前,在墨西哥办厂或转囗贸易是一个优选。那加拿大呢?或其它北美国家呢?

4招,“出国热”

近一两年,考虑关税问题,行业兴起了“出国办厂热”。当然,走国际化的道路是对的,问题是去哪个国家(区),值得深度考察,是跟风还是抱团?还是另辟蹊径?去越南,五一节前人工费突涨40%(一朋友提醒),你还敢去吗?去印尼?到底去哪里呢?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呢?这得取决于你的“家底”和“属性”。

5招,“全球化”

既然做出口生意,那就该有全球化的视野。有人的地方就有灯,这是照明无处不在的天赐良机。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东南亚、南美、北美(老美除外)、欧州、非州、日本(相对排外)、韩国等。

不久前,我去了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那是一个有钱的国度,竟把优质的石油天然气70%(当地导游语)直供以色列(盟友)。城市照明非常火热,稍有规模的餐饮店皆是灯火璀燦。格鲁吉亚虽说并不怎么富裕,但首都第比利斯景观照明会让你产生幻觉。山腰上的电视塔灯光绝不逊于广州的小蛮腰,就连加油站皆铺满了非防爆的装饰灯。有我熟知的企业,去非州开拓,一战成名,经销商蜂拥而至,目前达100多家,最简单的灯却卖成了爆款。


6招,“新质化”

照明行业新质生产力在哪里?一是照明+,AI当然是必须。下一个照明周期,智能照明应运而生。当今住建部倡导“好房子”,不是可以带来“用好灯”的机缘吗?灯具、灯饰、无主灯等,还有什么全景光、人因光、健康光,不是可以同场竞技、大显身手吗?另外还要指出,照明企业要有限跨界、深度融合。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长子”半导体照明(LED照明),已然率先“成熟”,形成了完整甚至完美的产业链,何不考虑一下,向上、向前、向两边拓展呢?照明不仅仅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宽广的空域在哪里?值得我们“三思而后行”!